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学》(廖品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1)以眼部发痒为主症的眼病;

(2)双眼视力如常,眼内或两眦作痒,或痒如虫行,或奇痒难忍;

(3)或有畏光、流泪,或有粘丝状分泌物;

(4)或睑内面有扁平、大小不等、质坚而硬的淡红色颗粒,呈铺路的卵圆石样,或半透明的颗粒,或见白睛污红,或眼内外无异常见症者。

(5)周期性反复发作,春夏季或秋季加重,冬天缓解,或常年反复发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1)询问病史:个人及家族过敏史、用药史、发病的时间、发病的季节、病程的长短等。

(2)症状:双眼发病,眼痒甚至奇痒,异物感,流泪,畏光,分泌物多而粘稠。

(3)体征:结膜充血、水肿,滤泡,或巨大铺路石样乳头。

(4)治疗史:对抗过敏药物治疗有效。

(5)细胞学检查:可见嗜酸细胞,变性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皮肤试验和结膜过敏原激发试验、印迹细胞检查等可有助于诊断。

目前本病多依据病史和症状做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不是必需的临床诊断条件,可做为支持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邪外袭证:双目作痒,外形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风热壅目证:双眼灼痒,睑内红赤,或半透明颗粒,或红赤颗粒,排列如铺路石样,遇日晒或近火熏灼病情往往加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3.风热挟湿证:睑内奇痒难忍。眵泪胶粘,胞睑沉重,白睛黄浊。舌红,苔黄腻,脉数。

4.血虚生风证:眼痒势轻,时作时止,或常年反复发作。舌淡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邪外袭证

治法:祛风散邪止痒。

推荐方药:消风散加减。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等。

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2.风热壅目证

治法:祛风清热止痒。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蝉蜕等。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等。

3.风热挟湿证

治法:祛风清热除湿。

推荐方药:除湿汤加减。连翘、滑石、车前子、枳壳、黄芩、黄连、陈皮、荆芥、茯苓、防风等。

4.血虚生风证

治法:养血疏风止痒。

推荐方药: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等。

(二)特色疗法

1.中药湿敷:根据病情选择祛风清热止痒中药水煎剂湿敷患眼,方药:薄荷、龙胆草、细辛、丝瓜络、忍冬藤、甘草各等份。

2.中药超声雾化:根据病情选择超声雾化双眼,选用祛风止痒中药水煎剂雾化。可用桑叶、菊花、银花等水煎剂10ml,蒸馏水稀释后使用。

3.冷敷:局部冷敷可减轻症状。

4.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用,针刺取光明、承泣、太阳、四白、攒竹、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提倡“治未病”,在易发病季节,如春秋季节等,减少户外活动,保持室内清洁,勤换床单、被褥等。做好眼部护理:发作期可戴眼镜,避免阳光刺激。勿揉眼,正确点眼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时邪侵袭。缓解期可益气健脾固本,对防止复发或减轻症状有积极意义。

2.饮食调护:少食或忌食刺激及辛辣厚味的食物。可自行泡制银花、菊花茶饮用。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调整情绪,调畅气机。

点击查看→空间医学小方用药网络培训班









































白癜风夏病冬治
白癜风早期能够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uzc.com/jmyyy/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