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分享欲建高楼,必先稳其根基
把我们的求医过程分享给迷茫中的家长,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今天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文字也略显平淡,但却书写了我们漫长而不平淡的求医之路........年8月15日,第一次发现当时年仅3岁半的儿子翻眼睛,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状况,我以为是个坏习惯,忍无可忍之下动了一次手,强制他不要做这个动作。当天晚上,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控制不了”,这引起了我的警觉,一夜未眠,我在网上浏览、搜索,不同的说法汇集到我的脑海里,“小儿抽动症”这个陌生的词汇也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第二天,带医院(医院),排队三个小时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医生说孩子就是结膜炎,开了1.8元的眼药水。那时候我还暗自窃喜:原来只是小问题啊,家人也都说我小题大做。这件事就这么被定义了,我也没有在意,后来孩子半个月后确实没有再次出现翻眼睛的状况~~山重水复正常的生活持续了整整一年,好像这个小插曲从来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年9月23日,四岁半的孩子开始频繁地眨眼睛,可以用秒眨来形容。意识到不太对劲的我开始恐慌起来,医院只有一站路的距离,立医院儿童行为科做检查。医生三言两语地简单询问后,要求我们做了几个从未听说过的检查,并开了一瓶好像叫肌苷片的药和另外一款已经忘了名称的西药,同时告知我们,如果服用一周后没有缓解,就去神经内科检查一下。拿药回家后,谨慎的我去网上查询药的名称,看了这些药的副作用后,权衡再三,还是没有给孩子没有吃西药。但孩子持续眨眼的状态却让我抓狂崩溃,第二天带着去神经内科挂号。医院的神经内科需要提前7天预约,心急的我哪能等那么久,找朋友帮忙挂了专家号。专家也给开了一大堆单子,挨个化验。拿到结果后,医生只是告知没有癫痫,其他的说没有什么问题,让我们继续观察。医生没有明确的回复,甚至连药都没有开,而我的心情却五味杂陈:该喜?该忧?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隐约觉得可能是抽动症。回到家避开孩子,躲起来失声痛哭,不知所措。我又一次开启各大引擎搜索之旅,三天三夜不知疲倦地查找关于抽动症的治疗方法,熬得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最后联系到一家自称专业医院,经过各种查阅,挂了一个据说有CCTV认证的专家号,从此开始了辛酸坎坷的抽动治疗之路。在这个所谓的专业的专家的各种测试化验后,确定了我早已在心中的认知,紧接着就是治疗方案。我明确地告知医生不愿使用西药,后来医生开了菖麻熄风片、精灵口服液、羚羊角口服液和每周4次、每次元的脑态仪器(注:此处应是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孩子也确实有所好转。我和家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觉得既然人家是专业的,那就安心地让医生治疗,家里做辅助安抚。这样的治疗持续了整整九个月,后来孩子又出现了张嘴的症状。当我反应给医生的时候,医生给的结论是转移地方了,同时开了痫愈胶囊。当我对这个表面上都觉得不对症的药物提出质疑的时候,医生助理告知我她们开的这个药治好了很多孩子。也正是这个回答,让我的思绪再一次陷入沼泽。我果断给孩子停掉所有有关的所谓对症的药。再一次,我无路可走,陷入绝望!回忆起这些过往,彼时的心酸仍历历在目。年6月初,孩子同时出现张嘴、眨眼、耸鼻子的症状,我彻底崩溃了,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困难,都是在我的一顿呵斥后难过地入睡。孩子睡着后,我一个人躲在小卧室里嚎啕大哭:我的孩子还那么小,就生这么奇怪的病,他怎么面对生活,小朋友会不会嘲笑他?他会不会因此自卑?他会不会因为这个产生心理问题?等等........一系列的从未想过的问题蜂拥而至,那段时间的每个夜晚,我都是在孩子熟睡之后自己偷偷地哭,苦累了睡,睡醒了哭……孩子从生下来第四天就是我自己一个人带的,我开始自责、内疚,怀疑自己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孩子这样的状况。产后抑郁都没有摧毁我的意志,但遇到抽动症,却把我甩进地狱里,我无路可走,绝望至极。疑无路就在这个时候,有个朋友说可以尝试针灸。一直排斥西药的我,再次拾起疲惫不堪的身躯,打听有关治疗抽动的中医针灸术。年7月,带上行李,带着孩子一起踏上青岛中医针灸的求医之路。经过半个月的针灸,孩子几乎没有症状了,我欣喜万分,觉得孩子终于有救了,巩固治疗一周后回到西安。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一次感冒后,孩子相继出现歪头、咧嘴的症状,在咨询后被告知,需要回青岛追加疗程巩固。就这样,我又带着孩子去巩固治疗半月之久,这次针灸后孩子又无症状了。10月中旬回家后,没过几天再一次出现反复,孩子出现张嘴伴随点头症状……几经折腾,家财散尽,我再次绝望痛哭,吃不下,睡不着,面对不了孩子……一直排斥西药的我有一瞬间想放弃自己的执念,甚至在我最最无助的时候,真的想带上孩子从楼上跳下去算了:我不敢想象孩子的未来,因为在治疗路上我遇到过症状异常严重的孩子,那个孩子的所有表现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得不担心,我的孩子未来是不是也会如此严重。越想越悲观,越想越无助,除了哭,我找不到发泄的方式,儿子则用稚嫩的声音呼喊着我,“妈妈、妈妈不要哭了,我好好吃饭就很快好了”。面对懂事的孩子,又回想起孩子针灸的时候,明明害怕得握紧拳头,却故作坚强地说“妈妈,我不怕,扎了就好了”,更是倍感心痛。孩子每天都按时去针灸治疗,从头到脚都被扎针,现在想想一个四岁的孩子要承受多大的恐惧.......与此同时,我一直和一位奔波中的抽动儿妈妈保持密切联系,得知他们去做推拿治疗,那边有过治愈案例,据说效果不错,可以除根。那时的我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有理智去等待别人的结果,打算也去尝试。当时,没有一个家人支持我再次奔赴外地给孩子做推拿,一个是这几年的四处治疗,已经没有经济支撑;二是担心千里之外,无人帮衬。因为孩子爸爸的不同意,我们大吵一架,我明确告诉他,孩子好了,大家都好,孩子不好,我们离婚,我不会拖累他。就这样我们在没有任何支撑的状况下,再一次踏上外地求医之路,这其中的辛酸真的不想再回忆: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外地几近一年的推拿,孩子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重,最严重的时候孩子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越来越重还要坚持一年?这其中的曲折,真的很难与外人道,当时的复杂情形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深切体会。病友群里有好几个和我一起经历的妈妈们,在各自曲折的求医路上,也不乏被指点求神拜佛,下跪哀求各种所谓的高手医者。真的是一言难尽:可能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那种绝望和无助。柳暗花明年6月,和我们一起推拿的妈妈把我拉进了阿堡的互助群,这是个强调忌口与补剂两条腿走路以改善抽动的交流群。开始我没有参与大家的讨论,只是默默潜水。一直到了8月3日,我私信给阿堡,说也要按照大家的方法开始给孩子忌口,并询问具体需要怎么做。过了没几分钟,阿堡发了一长串的文字给我,还嘱咐需要买几本书。这轻飘飘的话语让我有点懵,也有些将信将疑。但我还是打算尝试一下,于是我借口让孩子推拿休息,停止了推拿,严格按照群里的忌口操作执行。陆陆续续地,网购的各种补剂也都到齐了,同时也我不情愿地买了《谷物大脑》、《菌群大脑》、《维C发现之旅》、《过敏症与维生素》等几本推荐的书。因为独自带孩子在外地,几乎没有社交,平时就是去附近的城市书屋看书,于是就装模作样地和孩子各看各书,来打发迷茫又无助的日子。就这样,当我把这四本书看了一遍后,却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忌口,为什么要服用补剂。我从书籍里获取了宝贵财富,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私信的时候堡哥说要先看书。书中明确了为什么要抗氧化“消炎”?为什么补剂支持减少自由基?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展示自己所做的功课了,总之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认真地去学习,我们因为无知而畏惧的事情,在阿堡推荐的书籍里都能找到答案。看完书的我变得肆无忌惮,虽然没有严格抄作业,但只要是群里提到的补剂,我们几乎都上了(基础VC、活性B族、虾青素、VA/鱼肝油、Omage-3、锌、Q10、硫辛酸、镁、钙、P-5-P、VE、硒、NAC、PS、乐亦康、碘、叶黄素、消化酶、果糖二磷酸钠、小白瓶等等)。到现在,这四本书我都看了三遍以上。孩子在严格忌口加补剂一个半月的时候好转80%以上,因为看书学习、知道了孩子生病的原因,我变得不再那么恐慌,更因为孩子切实的好转——之前所有的弯路都没有达到的效果——我也更加信任阿堡。年10月11日,我终于带着孩子回家了。我想在这里特别感谢素未谋面的阿堡,谢谢阿堡耐心的指导,谢谢我开始傻傻发问仍毫无保留的态度!原来我的孩子,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入睡困难,胆小敏感。现在的他,脾气、情绪都很稳定。孩子在回家后,就只有轻微的清嗓子、吸肚子。刚回家的一个月,因为要适应气候变化,环境因素,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波动,但是都在阿堡的指导下慢慢缓解了。就在前一段,年初,孩子不明原因的过敏和感染,抽动又有点反复。但是这次的我再也没有那么恐慌了,又一次去咨询阿堡该如何应对,阿堡还是那么淡定而轻飘飘的回复。但就是这轻飘飘的指导,就像定心丸一样让人安定!这一次又一次的波动,我自己也学习总结了许多。也许没那么专业,但都是我个人切实的体会: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健康比喻成一座房子,孩子的问题出在地基或承重墙上,地基不稳,房子盖着盖着就会倒塌,承重墙不牢固,就经不起风吹草动,都还不如搭建草棚的那两根历经岁月的木头柱子,之前走过的一些弯路,都不是从根基上去改善孩子的体质。我所理解的忌口+补剂简而言之,忌口就是断毒。同样的食物,没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吃了喝了,可以合理地利用食物中的营养,但正是这些看似很有营养的食物,对敏儿来说可能就是“毒”,久而久之,中“毒”就深了。外来轰炸不停止,身体修复速度就跟不上,房子永远不牢固。而营养补剂就是孩子们的兵,打仗都讲究擒贼先擒王,对于抽动儿,一遇到感染就“擒王”,那注定失败(太多家长喜欢一上来就用抗生素、抗过敏、重方中药、激素、抑制类药物来对付感染)。长此以往,免疫系统没办法得到真正的训练,没有训练自然达不到平衡,体质根基更加不稳甚至恶化。当孩子补剂营养充足(兵力十足)的时候,遇到外兵来袭,冲在最前面的兵会先去协助抵挡,还有一部分兵会同步修复身体,这样孩子自身的损伤就会降到最低,变相地保护了孩子的体质,并且能让免疫系统得到充分的训练,以达到平衡。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另外还有“脑肠轴”这部分,人类是一种超生物体,超生物的主要部分是微生物群,它占人体总基因和总细胞数的90%以上,照顾好这90%的微生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现在我的孩子忌口、补剂、益生菌持续七个多月了,目前几乎无症状。原来的他胆小敏感,社交恐惧。现在的他积极乐观、主动大方、独立上进,仿佛变了一个人。在忌口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很迷茫,觉得孩子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很难。其实习惯了,多花点心思,孩子吃的更加健康,吃的质量更好。以下图示是我孩子忌口后吃的部分日常食物,有不错的食谱我也会在群里分享给大家。在这里,我把自己真实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所有徘徊在路上的抽动家庭能找到正确的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最优的选择对待抽动。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到绝望中的妈妈们,孩子们都越来越好。
其他群友的分享:
群友分享:呵护孩子不一样的羽翼
群友分享:涅槃重生,似快乐的小鸟
忌口+营养支持:抽动症痊愈路上的两把利器
治愈之方,寻宝之旅——治疗孩子抽动我所走过的路
家长分享:关于抽动的一些心得小妥妥的三年抗“疫”
这些文章可能对你也有帮助海燕医生谈抽动与过敏分享会实录抽动症疗愈路上的反面小案例分享合集(一)纯干货!食物不耐受与科学禁食:医院变态反应科王学艳主任分享实录什么触发了抽动?我们问了个人一位抽动症患儿妈妈对营养补充剂的心得如何通过排除饮食法确定哪些食物与抽动有关《抽动和妥瑞氏症的自然疗法》第七章:寻找抽动触发因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uzc.com/jmyzz/13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紧急扩散事关仪征市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注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