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的诊断与防范措施
陈林义
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系由微小型核糖核酸病毒所致的一种爆发流行的、剧烈的结膜炎。多以温暖的冬季发病,高峰在7月一8月份。该病以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常同时伴有结膜下出血、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为其特征。
主要传染途径
传播途径常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或患眼→水→健眼流行,尤以水源性传播更为广泛。(生活中的毛巾、枕巾等都可传播)本病无性别差异,10岁一3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1年~2年内再次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为24小时~48小时,双眼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有时在1小时~2小时内即可发病。
早期眼部的主要表现为眼红、畏光、流泪、刺痛、异物及痒感。继尔出现眼睑及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睑结膜淋巴滤泡增生及球结膜点片状出血,出血范围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
裂隙灯检查:
荧光素染色后经裂隙灯检查,常可发现角膜上皮损害,严重者可引起角膜实质层损害及虹膜炎。
全身表现
部分患者可同时伴发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耳前淋巴结常肿大。
病程周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时间长短,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轻型约-一周,中型1周~2周、重型患者2周~3周即可痊愈。
治疗方案
①选更昔洛韦滴眼液、羟苄唑滴眼液及0.1%干扰素液等抗病毒药。
②板蓝根冲剂等口服。
③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3%朋酸水冲洗。
④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亦可选用刺激性较小、抗菌谱广的抗菌素滴眼。
预防措施
防治传播是预防的关键!
①首先要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的管理,严禁患者到这些公共场所。正常人游泳后要预防性滴药。患儿严禁入托等。
②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③为了防止交叉性感染,眼科医师要随时注意洗手,检查器械及诊断性用药要定期消毒。
④幼儿园、学校、单位等集体预防性滴眼也是引起爆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陈林义院长提示大家:得了红眼病不要过于紧张,及时就医明确感染性质(病毒性或细菌性)治疗遵医嘱用药,做好个人卫生护理避免接触传染他人,避免去泳池、游乐场等人多密集的地方。
免责申明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陈林义院长相关著作,部分内容参考互联网及眼科学。仅供临床参考。谢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muzc.com/jmyzz/13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糖加一宝,专治春季小毛病错过可就亏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