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自拍晒照片可能是种精神疾病专家要有度



今天,你自拍了没有?

自拍,名人用它来夸耀豪华的生活方式,普通人用它在社交媒体记录自己的活动。但是,有专家却把自拍与精神疾病联系起来,并且提出,常常寻觅最好自拍角度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病。对此,扬子晚报约请南京专家解读自拍心理。

有这么一个小伙

因自拍效果不好失望自杀

据英国媒体报道,19岁的学生丹尼鲍曼从15岁开始玩自拍,并向脸谱站上传照片。他每次洗漱前都会自拍10张照片,为了自拍,他每小时都会溜出课堂3次。为了一心一意玩自拍,他16岁停学。以后,他乃至有6个月时间足不出户,每天花10小时自拍200多张照片。由于拍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完善照片,鲍曼感到愈来愈失望。他说:我一天拍200多张自拍照,反复观看它们。我最后意想到,我永久没法拍出自己渴求的完善照片。这让我很懊丧,因而选择吃药自杀。

所幸,鲍曼的这1行动被母亲及时发现。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p>

有这样一种说法

太爱自拍可能有精神疾病

据英国《逐日邮报》站4月10道,南伦敦和莫兹利NHS信托基金和修道院诊所的精神病专家戴维维尔博士表示:拍照流行起来以后,找我看畸形恐惧症的患者三分之二都有反复自拍并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的强制症。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媒体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帕梅拉拉特利奇博士撰文称:自拍常常引发自我放纵或对寻求关注的社会依赖,致使自恋或极度自卑。

名词解释

身体畸形恐惧症

身体畸形恐惧症的患者关心某一特殊的外表特点,而不是关注他们身体外观的整体形象。他们通常只关心脸或头,但是也可以触及全身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有时候,这些被他们感知的缺点他人根本不会注意。心理学家估计,有一到两成的人都得了所谓的身体畸形恐惧症。

自拍者有自拍的理由

在朋友圈、微博和空间等社交媒体,扬子晚报看到,很多人都有喜欢自拍的朋友。在这些自拍的人当中,主要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他们自拍的情势有很多种,发自拍照的频率也很高,对自拍者而言,45度倾斜最靠谱了。那末,这些人为何这么爱自拍呢?扬子晚报采访了朋友圈里几位自拍达人。

A感受美好,取得肯定

与其他妈妈晒娃不同,年轻的辣妈小曼喜欢自拍。小曼说,既然是自拍又放到公共空间,主要是觉得自拍的照片很好看。美颜相机的出现总让人感受到自己美的一面。女生总是希望自己是漂亮的。小曼说,自拍是为了分享,还有一种真实心理,希望能得到他人肯定,看到他人回复好看等,会得到心理满足。

B展现魅力,消遣文娱

另外1名年轻女白领认为,自拍是年轻人展现自我魅力的表现,是自信的意味,这些互动和交换让人沉醉其中。

自拍的角度、效果等总是很赞,自拍并分享的进程也是一种消遣文娱。她说,同时,这些不同时段的自拍照,就像是图片日记一样,可以记录生活。

C畏惧被遗忘,寻觅存在感

一名企业工作,常常出差的男生告知,频繁自拍并上传,可以有一种存在感,小赵表示,由于常常出差,阔别生活圈子,很畏惧被大家遗忘,所以选择用自拍并发状态的方式,彰显一种存在感。

D记录心情,自拍的最好

帅哥小王告知,闲着没事的时候喜欢自拍,尤其是在打完球,全身出汗以后,觉得那是一天中最畅快的时候。主要是用来记录心情,自拍上传的照片基本都是真实的,不用刻意磨皮等,心情很好或心情很差都会自拍。小王说,之所以喜欢自拍,是由于没有人给自己拍照,同时,自己拍摄才知道最好角度啊!

调查66.5受访者有自拍习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和腾讯对3499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6.5的受访者有自拍习惯,其中28.0的受访者常常自拍。31.1的受访者会将自白癜风可以治疗吗拍照发到上。受访者中,45.2是90后,30.5是80后。

你们想过小火伴的感受吗?

被自拍照刷屏者也会嫌烦

既然有人喜欢晒自拍照,并频繁在朋友圈等地各种晒,那就必定有一大群人被刷屏。扬子晚报看到,这些被刷屏的人,态度也不一样。

有些人觉得很烦。如果是美女自拍倒也能忍耐,可明明有一些人,完全ps以后完全不像本人,或,明明是女汉子,却总拍成娇羞小女人,形象大变,被这些自拍照刷屏后,1想到二者的差别,就觉得好揪心,不能忍耐,不知对方哪来的自信。南京姑娘小姚就很不喜欢各种自拍。

在我看来,他们与那些频繁在朋友圈做代购的人一样讨厌,我会选择屏蔽,不看他们更新的信息。

小姚告知,他们无外乎是换了几套衣服,表情角度都一样,每天如出一辙的45度角自拍,再美也会让人烦,即便动作摆来摆去,那末传一张也可以忍耐,可是居然一下子传四五张。我对自拍者本人没有意见,只是看多了会觉得腻。

固然,虽然有人对这些感到无力,也有一些人表示,自拍并晒照片是个人私事。每个人总有一点小爱好,这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对方又是比较熟的朋友,就一起寻个乐子,在她晒出照片后调侃一番,也没什么。小曾对说,试着从积极心态去欣赏对方的美,也是对孜孜不倦自拍晒照片人的一种尊重吧。(李冲)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uzc.com/jmyyw/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