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夏天,它又来了
场景一
碧波荡漾的游泳馆
当你在水中放飞自我
忽然
迎头撞上一个“红眼”的怪蜀黍
Oh!No!
场景二
假期里互相串门
忽然发现
可可爱爱的小伙伴
拥有了小兔子“同款”红眼睛
No!
没错!夏季
一不留神就会与“红眼病”不期而遇
疾控君严阵以待
是时候将它曝光了
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上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hemorrhagic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易导致流行或暴发。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哪些病毒引起红眼病
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type70,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
传染源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流行特征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夏秋季多见。易在人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公共浴池,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1、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用流水。
2、需提高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清淡饮食。3、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4、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5、病人应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参考来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图片来源于网络供稿:彭红红审稿:沈元编辑:无锡疾控新媒体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gmuzc.com/jmyyw/13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义诊活动孩子矮小性早熟怎么办3月
- 下一篇文章: 保健金港中心幼儿园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