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医生分享春季儿童流行传染病防治
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家长朋友们应掌握卫生防病的基本知识,及早做好幼儿疾病防护工作,以避免和减少幼儿感染的机会。
(一)水痘的预防水痘是冬春季儿童流行传染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一般愈后可终身免疫,但是打水痘疫苗并不能保证不得水痘。建议病假期约1—2个星期直至所有水疱变干结痂脱落,幼儿康复后需持具医院开出的康复证明回园复课。
水痘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出现皮疹。整个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患儿身上会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十至十四天后,红点脱落,完全康复,不会留有疤痕。要避免孩子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疱,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林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若高烧不退不要自行为幼儿服用抗生素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建议病假期约1—2个星期疾病痊愈,幼儿康复后需持具医院开出的康复证明回园复课。
春季也是儿童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为了幼儿的健康,除了要做好幼儿个人卫生和免疫力的提升(充足睡眠、平衡膳食、适当运动、良好情绪),各位家长也要做好家庭防护准备,比如勤通风、节假日不带幼儿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等。下面就再简单为家长列举几个春季儿童多发的传染病的症状描述: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
3、结膜炎(红眼症):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各种结膜炎的共同特点,炎症可为单眼或双眼同时/先后发病。结膜血管充血的特点是愈近穹隆部充血愈明显,血管呈网状分布,色鲜红。脓性分泌物多见于淋球菌性结膜炎;黏膜脓性或卡他性分泌物多见于细菌性或衣原体性结膜炎,常可坚固地粘于睫毛,使晨起眼睑睁开困难;水样分泌物通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
4、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预防措施:
1、每天要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同时希望家长朋友能够积极配合早上孩子来园时的晨检。
2、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3、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4、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6、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7、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8、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9、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10、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11、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12、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
若幼儿已经出现上述类似传染病症状,请家长尽快带孩子就医检查。如果确诊为手足口病、水痘或其它传染病,必须在家隔离治疗休养,在患儿没有完全痊愈前(建议病假期未到或无康复证明),为了您家的宝贝也为了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请家长不要将患儿送到幼儿园来,以免引起传染。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幼儿防病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他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渡过这个美丽的季节吧!
△本文内容整理:黄医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muzc.com/jmyys/7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眼红眼痒就是红眼病耽误就诊有失明危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